陶行知的知与行的关系
陶行知的知与行的关系
行是知之始、在劳力上劳心、以教人者教己、即知即传、六大解放。
行是知之始,是陶行知的哲学思想,认为认识来源于实践,实践是认识的基础。在劳力上劳心、以教人者教己、即知即传都是具体的教学方法。
在劳力上劳心,即主张手脑并用;以教人者教己,即主张教学相长;即知即传,则是主张随学随教。
陶行知的知与行的关系
行是知之始,知是行之成。
陶行知(1891.10.18—1946.7.25),汉族,安徽歙县人,毕业于金陵大学(1952年并入南京大学)文学系,人民教育家、思想家。提出了“生活即教育”“社会即学校”“教学做合一”三大主张,生活教育理论是陶行知教育思想的理论核心
陶行知的知与行的关系
行是知之始,知是行之成。”这是陶行知先生一生践行的一句话,也是他一生教育理念的结晶。“行知”来源于明代心学家王阳明的“知行合一”,但是陶行 知先生认为知与行不仅要互相结合,行更应该在知之前,所谓“实践是检验真理 的其中一个标准”。这个理论对于现代的教学具有很高价值的借鉴意义。
陶行知的知与行的关系
“知行”是陶行知先生早年的名字,其意思是说“知道了没有用, 还要付诸自己行动以求知。
陶行知的理想信念,道德品质,思想理论以及奋斗经历,形成了内涵丰富,影响深远的行知精神.行知精神具有跨时代的意义和价值。
作为中国伟大的教育家,陶行知先生为后世留下了一笔宝贵的财富。
版权声明: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,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。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,不拥有所有权,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。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/违法违规的内容,请联系站长举报,一经查实,本站将立刻删除。转载请注明出处:http://www.xqm100.com/hyzs/1744655076578942.html